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老秦 作者:老秦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民生大事,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国企及事业编单位的岗位招聘不断向应届生倾斜。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不少人选择缓就业、慢就业……据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9.1%。
近期以来,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这对于正担心失去应届生身份而不敢就业的2024届毕业生们来说,调整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本期,本报对该话题继续进行关注。
目前,多个省份已经放宽了应届生认定标准。
今年7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发布通知,指出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
同月,贵州省发布通知,明确报考该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年度(具体以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均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
广西人社厅发布通知,明确“高校毕业生”包括近2年内毕业、未落实过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即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含毕业当年度),不对其是否签订就业协议、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湖南省人社厅则在6月印发《关于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即毕业证书落款年度3年内,含毕业当年度),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浙江省发布的《202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显示,2022年、2023年毕业生可报考身份要求为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职位,但2022年、2023年普通高校硕士以上毕业生不能享受2024年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放宽年龄政策。
其实早在去年7月,福建省人社厅率先表示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招考中,上年度毕业生具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可报考应届生岗位。
不过各省份对应届生身份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例如,湖南、广西、山东仅在事业单位中有相关表述,福建、贵州的范围则扩大到公务员、国有企业等。
此外,应届生身份的认定年限标准在各省也有差异。贵州、山东未对择业期内毕业生作规定,福建、广西、湖南则将年限放宽至1~3年不等。
除了体制内的工作机会,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在2025届校招要求上,也放宽了应届生毕业年限。
腾讯2025校园招聘对象的毕业时间放宽至2024年1月—2025年12月,中国大陆(内地)以毕业证为准,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地区以学位证为准。
阿里的淘天集团2025届校招招募顶尖人才T-Star的对象条件,也放宽到2023年11月—2025年10月期间毕业的毕业生。
按国家相关规定,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内为择业期,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以享受应届毕业生同等待遇。
热门城市的落户便利、考公考编中的“专属”岗位、企业的“校园招聘”通道……这些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足以证明其珍贵程度。
应届生身份在重点企业招聘中,同样被高看一眼。无论是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有校园招聘,且只面向应届生。对于应届生求职来说,参加校园招聘是最优选择,也是进入一些名企的高效方式。
然而对应届生的身份认定,不同省份、不同单位存在不同的标准,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上对应届生身份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有的以毕业时间为限制,也有以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记录来判断。
一般来说,应届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后,社保的缴纳记录就证明其已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部分岗位有着“交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等不成文规定。
由于应届生身份“金贵”,造成部分学生就业上的谨慎。随着考公考编热升温,不少应届生宁愿缓就业、慢就业,以报考应届生专设岗位,甚至选择主动延毕。
据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的比重,已经达到19.1%;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延毕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此外,不同省份、不同单位对应届生的身份认定存在不同的标准,部分岗位还有着“缴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等不成文规定。如此种种,让不少高校毕业生陷入了必须在立即就业和脱产考试之间二选一的两难境地。
淡化应届生身份
为更好就业加分
“一定要好好把握应届生身份。”大学最后一年,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毕业生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劝诫。
在熊丙奇看来,择业期政策已成为影响应届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有的毕业生为了享有应届毕业生政策优惠,要么急切就业而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要么毕业后不就业;另一方面,不利于女性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婚育,因为如果选择毕业后婚育,之后再就业就过了“择业期”,这也影响毕业后多年未就业或者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提到,当前就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光是应届生压力大,往届生也有就业压力”。
储朝晖称,严格地区分应届生和往届生事实上会造成就业不公平,“不管是哪一类学生,存在的都是能不能就业的问题”。
熊丙奇认为,应当逐步淡化应届生身份的标签,不要强调应届生身份,而是关注青年人群体就业的问题,认同、支持年轻人的个性化发展,看能力不看毕业时间,为所有年轻人创造平等的就业竞争环境。
本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助力的应届生身份,不应成为就业的顾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社会各界呼吁延长应届生“保质期”的声音时有出现。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就曾建议,优化应届生身份定义,缓解“慢就业”,“无论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或缴纳过社保,均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在重新就业时享受应届生相关待遇”。
2022年全国两会时,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也递交了关于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的建议。
胡卫认为,从短期看,可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适当予以延长。延长择业期,可给高校毕业生(包括毕业后生育的女生)更充分的择业时间,也有利于在择业期内就业后辞职(退)的人员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就业。
从中期看,应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倒逼高校更加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胡卫表示,从长期看,要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也要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招聘对象所作的应届生身份限制,从根本上改革已经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
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意味着年轻人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期待各地出台的这些政策能够激励更多毕业生勇敢追求梦想。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