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30 来源:老秦 作者:老秦
重要的是纠错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这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话,这句话后来演变为“吃一堑,长一智。”显然,“吃一堑,长一智”是“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的前提。就是说,犯了一次错,长记性了,日后才能增长智慧、不会再犯。而能够“长记性了”,接受教训了,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认真“反省”了。所以,这个逻辑链条应该是这样的:犯了错误—承认错误—认真反省—增长智慧—不会再犯。换句话说,能不能长一智,重要的是能不能纠错。
赞美美国的人最主要的理由之一就是美国有一人一票、两党竞选的纠错机制,不过,现在看来,美国的纠错机制还真的未必能赶得上中国,当然,这是国家政治的大问题,我们不去讨论它,我只是想借此说明纠错有多么重要。国家的纠错能力靠政治制度来保证,个人的纠错能力就要看你自己的修养了。纠错能力是方向盘,一个人没有良好的纠错能力,就等于你那部车方向盘不好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个底朝天,起码是经常出轨跑偏。
不过,认真观察社会我们却会发现,无论错误大小,能够认真反省,及时纠错的人真的不多,这个逻辑链常常卡在“承认错误”这个环节上。很多人犯了错误会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死不认账,我就是对的;二是寻找理由,推脱责任;三是寻找替罪羊,嫁祸他人。在这方面,即使是大人物、名人也常常不能免俗。
不管是出于自尊,还是怕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强大的压力,让人自觉自愿的、发自内心的承认错误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明知错了绝不认账,对于很多人,已经是一种生活态度。或许你会说,不承认不等于不反省,只要反省了,以后就不会再犯了,这个逻辑链还是可以接起来的。这话确有道理,实践中也不能说没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有多少?还是不要乐观。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调查,但嘴上不承认内心也不反省,或者迫于压力即使嘴上承认了内心也不反省,大约还是高概率事件。
承认错误需要非凡的勇气,因此,古人说:知耻近乎勇。其实,承认错误还需要高度的理性,而人从动物那里继承来的恰恰是非理性,所以,闻过则喜不是人的生活常态,是智慧者的理性;“好汉做事好汉当”,也是勇敢者的德行。
2020-08-30